易中的潜在问题了。你去安排一下,挑选一批精明能干、公正廉洁的士兵,组成专门的通商协助小组,配合商户们做好货物进出港的工作。”
在京城的皇宫内,明宣德帝朱瞻基正与几位内阁大臣商讨着国家大事。提及此次贸易谈判的结果,朱瞻基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此次王大人不辱使命,成功避免了战争,还达成了贸易协议,实乃大功一件。”朱瞻基微微颔首,眼中透着赞许。
内阁首辅张大人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王大人的确劳苦功高。不过,这和平之后,我们更要注重国内的发展,提升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朱瞻基点头称是,“张爱卿所言极是。朕打算在农业、商业和军事方面都进行一些改革,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建议?”
这时,一位大臣出列,“陛下,臣以为农业乃国之根本,我们可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修缮和建设,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推广新的种植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
朱瞻基听后,思索片刻,“此建议甚好。张爱卿,此事就交由你负责,务必做好规划和落实。”
“臣遵旨。”张大人领命退下。
而在京城的街巷中,百姓们也在热议着和平的消息。茶馆里,一位老者正眉飞色舞地讲述着自己对此次事件的看法。
“这次啊,多亏了王大人和林大人他们,要不然这战争一起,咱们老百姓可就遭殃了。”老者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脸上满是庆幸。
旁边一位年轻人附和道:“是啊,听说这西方诸国可狡猾了,提出的条件可苛刻了。王大人能谈成这样,真是不容易。”
茶馆里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言语间充满了对和平的珍惜和对朝廷官员的赞誉。
林尘在处理完与户部尚书的事务后,决定前往皇宫向朱瞻基汇报情况。他骑着马,穿过京城的街道,看着街边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来到皇宫,林尘在太监的引领下,来到了御书房。他恭敬地向朱瞻基行礼,“陛下,臣林尘前来汇报贸易协议后续事宜。”
朱瞻基示意他起身,“林爱卿,此次谈判你虽未亲身参与,但在京城为其操劳,也功不可没。这协议中的条款,你觉得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