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一番计谋,遂派遣亲信去请诸葛亮前来议事。
不多时,诸葛亮步履沉稳地步入帐中,神色从容,气定神闲,仿佛周遭的紧张氛围都与他无关。周瑜见诸葛亮已到,微微抬眸,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与试探,开口问道:“诸葛先生,如今形势紧迫,不久之后便要与曹军在水上展开一场生死较量。以先生之高见,您认为何种兵器在这水战之中最为关键、最能左右战局呢?”
诸葛亮羽扇轻摇,举止间尽显潇洒与自信,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自然是弓箭。水军交战,相隔距离较远,弓箭既能远距离攻击,又可有效地压制敌军的进攻势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周瑜听闻此言,心中暗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脸色却陡然一沉,犹如乌云蔽日,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先生所言极是,我亦是这般想法。只是当下我军诸事繁杂,军备调度困难,军中箭矢严重短缺,这无疑是一大隐患。思来想去,我想请先生您来负责监造十万支箭,以解燃眉之急。先生,这可是关乎我军生死存亡的公事,还望您不要推辞,担起这份重任啊。”
诸葛亮心中仿若明镜一般,洞悉周瑜此举的真正用意,无非是想借此刁难自己,甚至是寻找借口将自己除去。然而,他神情依旧镇定自若,没有丝毫的慌乱与畏惧,神色平静地拱手应道:“都督如此信任亮,委以如此重任,亮自当竭尽全力效劳。只是不知这十万支箭需在何时交付呢?毕竟军情紧急,时间的把控至关重要。”
周瑜见诸葛亮没有丝毫推脱之意,心中不禁有些意外,但他很快便稳住心神,故意提高声调问道:“以先生之能,十天时间,应该足够造得好了吧?” 周瑜心想,这十万支箭绝非易事,十天时间虽紧,但也算是勉强可行,他料定诸葛亮不敢轻易应下。
诸葛亮却轻轻摇了摇头,神色镇定如巍峨高山,不卑不亢地说道:“都督,如今曹军来势汹汹,随时都有可能发动进攻,若要十天,实在是太过漫长,恐怕会贻误战机,使我军陷入被动之境。亮只需三天,便可交箭。”
周瑜闻言,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讶之色,这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他本以为诸葛亮会百般推脱,或者提出一些难以实现的条件,却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自信地将时间缩短到了三天。周瑜凝视着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