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皇帝在巡视大楚各地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长期困扰国家发展的问题——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流纵横,时常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百姓们常常为了水源而发愁,农业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大楚的整体发展,也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质量。
回到京城后,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深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施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经过多日的查阅资料和与大臣们的商议,皇帝终于下定决心,下令建造南水北调大工程,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引入北方,以缓解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然而,这一决定在朝堂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大臣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规模浩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工程难度极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将给大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另一些大臣则支持皇帝的决定,他们认为,虽然工程困难重重,但从长远来看,对大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苏然站出来,坚定地支持皇帝的决策:“陛下,臣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虽然工程难度大、风险高,但这是解决北方干旱问题的根本之道。只要我们精心规划、合理组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而且,如今格物部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精钢的出现也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材料保障。我们可以用精钢打造坚固耐用的管道和水利设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皇帝听了苏然的话,心中更加坚定了实施工程的决心:“苏然所言极是。朕意已决,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启动。这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能退缩。”
在皇帝的大力推动下,南水北调工程正式拉开了序幕。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皇帝任命了一位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官员担任工程总指挥,并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苏然也积极参与到工程的筹备工作中,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组织格物部的成员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
工程建设初期,便遇到了诸多难题。首先是路线规划问题,要将南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