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接受南诏国国王的请求,在南诏国建立“济世医馆”的海外分馆。她认为这是一次将“济世医馆”的仁爱理念和精湛医术传播到更远地方的难得机遇,虽然会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能为医馆的未来发展开辟全新的道路。
苏然挑选了一批忠诚度高、医术过硬的医师,以及几位善于管理的人员,组成了一支先遣队前往南诏国筹备分馆的建立。他们带着大量的医书、药材和医疗器械,踏上了这段充满未知的旅程。到达南诏国后,尽管受到了国王的热情欢迎和当地百姓的期待,但实际的筹备工作却困难重重。
首先,他们面临着文化差异的巨大挑战。南诏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与大唐截然不同,百姓们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观念也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当地百姓对一些传统的大唐医术疗法心存疑虑,甚至抵触。例如,艾灸这种在大唐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南诏国却被部分百姓视为“巫术”,认为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使得医师们在推广和实施治疗方案时遭遇了不小的阻力。
其次,当地的医疗资源匮乏,与大唐的丰富物资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常见的药材在南诏国根本找不到,而从大唐运输又路途遥远、成本高昂。这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让分馆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而且,南诏国的建筑风格和基础设施与大唐不同,要按照“济世医馆”的标准建造一座合适的医馆,需要重新规划设计,寻找合适的建筑材料和工匠,这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人员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从大唐带来的医师们习惯了在大唐的工作方式和环境,来到南诏国后,对当地的语言、气候和生活条件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而招聘的当地员工,虽然熟悉本地情况,但在医学知识和技能上与大唐医师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双方在工作沟通和协作上也时常出现误解和矛盾。
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先遣队的成员们退缩。他们积极与当地的部落首领、宗教领袖沟通交流,了解南诏国的文化习俗,向他们解释大唐医术的原理和疗效,逐渐消除了他们的疑虑。为了解决药材短缺的问题,医师们深入山林,寻找当地可能存在的替代药材,并研究如何将其运用到治疗中。同时,他们还与大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