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物件铺了半张石桌。他正给学员们讲解戥子秤的用法,鼻尖沁着汗珠:\"古代药铺用的戥子,能称出半钱之差。\"
\"比绣花还精细呢!\"刘二婶的闺女春桃凑近看戥杆上的星子,\"这要是刻在木头上\"
\"说到木雕戥子,\"小郑突然转向李满仓,\"我们收集到河北有位八旬老匠人,还能做全榫卯的十六两老秤。\"
李满仓心头一动,目光扫过工作台的雷击木。昨夜老太太说的\"称心如意\"忽然在耳边回响,金丝纹路仿佛在木料上蜿蜒出秤杆形状。
午后蝉鸣欲躁。李满仓蹲在石榴树下劈料时,春桃领着个穿阴丹士林布衫的姑娘进院:\"满仓哥,这是我表姐慧芳,在工艺美院读书的!\"
姑娘放下帆布画夹,露出靛蓝扎染的衬里:\"我们教授说,传统木雕的立体构成很值得研究\"她忽然盯着李满仓手中的坯料,\"这是要雕螺旋纹?\"
李满仓诧异抬头。眼前人不过十八九岁,杏眼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老练。\"你学过木作?\"
\"我爷爷是箍桶匠。\"慧芳蹲下身,指尖抚过斧劈痕迹,\"他常说"木性如人性,顺纹不夺理"。\"突然指向坯料某处,\"这里逆纹了,再劈要裂。\"
仿佛印证她的话,木料\"咔嚓\"裂开细缝。李满仓望着断口倒吸冷气——若按原计划雕刻,三天后准得出岔子。
暮色染红窗棂时,院里多了架奇特装置。慧芳带来的活动人偶被学员们围得水泄不通——檀木雕的采药人随着机关转动,竟能模拟捣药动作。
\"这是根据《天工开物》复原的。\"姑娘转动曲柄,人偶手腕精准地起落,\"我想把传统木雕和机械传动结合\"
\"胡闹!\"赵文博突然摔了茶碗,\"老祖宗的手艺讲究个心手合一,整这些洋机器算什么!\"
满院俱寂。慧芳咬着嘴唇收拾图纸,帆布包上的墨竹补丁微微发颤。李满仓瞥见她手背的烫疤,突然想起自己初学雕刻时被师父责骂的情形。
\"赵叔,当年咱祖师爷不也改良过平雕刀?\"他拎起慧芳设计的齿轮组件,\"您看这黄杨木做的棘轮,不正是老物件里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