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背篓,里面有一只猪脚,还有一只活鸭。
李慧眼神急忙眨了眨,惊诧道:“柱子他姑,你们回来咋还买这么多东西?”
往年都是空着手,带个孩子回娘家。
今年这事送了大礼啊。
坐在椅子上的林秀英,也看到了背篓里面冒出来的一截猪蹄,赶忙问道:“你还买了猪脚?都像你这样回娘家,哪个婆家没意见。”
王紫如坐在一把低矮的椅子上,端起搪瓷茶缸,“这不是宝儿外公过生日嘛!”
“对了,我们都回来了,我爸呢?家里怎么不见个男的。”
“咱爸他们和村里几个汉子,天没亮就出海打鱼!估摸也快回村啦。”李慧快人快语回道。
林秀英扭头望了屋外一眼,“傍晚之前应该回得来。”
“我爸他们出海了?他今天过寿,不能出海啊。”万一遇到大风浪可咋办?
渔村别的风俗倒是没有,只是过寿当天,通常是不会出海。
怕惊扰海神,折了寿数。
这成了渔村汉子们多年以来谨守的风俗。
林秀英摆了摆手,“一大家人要吃饭!我们渔村旱田少,不像你们村,指望那一亩三分地,我们渔村,出海多少能打点东西回来。”
渔村,大多都是像王家这种家庭结构,男人主外,妇女主内,养育小孩,缝缝补补,打理家务,家里分到的少许旱田,家里的汉子一起劳作,天便可做完田里的农活。
女儿女婿回娘家了,石屋的两个女人顿时忙碌起来。
林秀英看了看那只足有十斤重的野猪脚,又看了看那只麻鸭子。
心中自然是欢喜。
不过,女儿吃啥都行,可女婿别人家的儿子,到底是贵客,难得陪女儿回娘家。
林秀英询问女婿,“宝儿爸,你看今晚我们是吃鸭子,还是吃猪脚?”
不等翟惜墨回答,王紫如捧着茶缸从椅子上起身,走过去看了看那只鸭子,“我爸他们会上回来肯定会有新鲜的海货,要不就宰一只鸭子,咱们做成烤鸭。”
“烤鸭……我们可不会弄。”林秀英说道。
“交给我,一会儿我来做烤鸭,宝儿爸负责宰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