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莹刚刚起身的时候不小心碰翻了茶盏,打翻的茶水有一小部分流到了夏明月的衣角上。
陈丽莹的父亲是位御史,家境清贫,要不是当年受过夏庸的大恩,她根本就走不进夏明月的圈子。
要说门当户对这几个字,绝不仅仅存在于婚嫁当中,就是交朋友也是常看门第的。
这倒不全是观念问题或是瞧不起人什么的,而是很多交际应酬的事儿实在难以融合。
就好比这些个人家,今儿这个摆宴,那个摆宴的,你摆不摆、去不去,摆宴或是去赴宴这花费从哪儿来。平日礼尚往来,别人送了你上好的东西,你回礼是不是也要回好的?
家境不好的,根本承担不起这些花费。陈家的情况正是如此,他们偶然进了这个圈子,却承担不起这样的花销。
陈大人早年就向妻子表达过这方面的忧虑,可是他们家有几个儿子,就这么一个女儿,还是想着将来让她嫁得好一些的。
陈丽莹跟夏明月走得近,能跟侯门公府的人走动,说不定哪天就被看上了。
要是没有夏明月这个朋友,以陈御史得罪人的速度,陈丽莹嫁人很可能要离开元京,还要嫁给寒门出身的清流小官人家。
更何况陈大人和夏庸的关系已经疏远了,陈丽莹跟夏明月的关系反而能让外面的人以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依旧很好,她们之间的往来就是陈大人和陈家的一重护身符,因此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维系她们之间的关系。
陈家的几个儿子吃穿、交际上都是很简朴的,单单这么教养着这么一个女儿,陈丽莹也不是没良心的,她很能体恤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她也没有办法说不。
这条船既然已经上了,就不好下了,一旦下船那就意味着两家决裂,陈家也会被说成穷酸、上不得台面,更会有人猜测陈家背后是不是藏了什么事才导致了跟夏家决裂。
因此陈丽莹这么多年来已经学会了尽可能在维系关系和银钱花销当中找到平衡点,她维持着表面的风光,背地里却极尽节省。
就好比今天,她根本就没带备用的衣裳,那一盏茶水下去,她的衣裳湿得最厉害,而且她跟夏明月中间还隔着一个白玉凤……
陈丽莹紧张得不知所措,只能硬着头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