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庄韫兰又恍恍惚惚的发现,游记中描述的山河湖海,皇帝陛下也没机会亲自欣赏。
对哦,这位之前也是皇子来着。
而且还是没大事绝对不可能出外差的太子。
要这么看,她就更没什么好可怜的了。
坐拥天下的皇帝陛下也没欣赏过的景色呢,她没看过也正常。
不过皇帝的看书心得显然和她的不一样。
他看了这本游记之后,就让人调出了写书人当年的考卷。
跟皇帝的猜测差不多,那答卷果真跟这书一样,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开篇和末尾甚至还自相矛盾了,明显就是写到一半,却忽然觉得自己最初的观念有问题。
但是身在贡院,这人不仅没打算自圆其说,甚至还直接就用后半段来驳斥自己最开始的观点。
他考了几年,就有几年都是这么个答法。
皇帝:……
到最后,皇帝甚至开始怀疑他那秀才的功名是怎么考到的,一个秀才是算不了什么,但要是牵扯到科举舞弊案,那干系可就大了。
为这个,皇帝让人把写书人考秀才时的卷子也给调出来了。
这一看不要紧,中的竟然还是秀才里面第一等的廪生。
再仔细看,哦,答的还真不错。
虽然还是有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的毛病吧,但这次起码没写着写着忽然发现自己开篇的观念有瑕疵。
即便工整程度略显不足,但是思路顺畅、见解新颖,甚至能令人眼前一亮,实在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皇帝陛下接连调阅数年前院试、乡试答卷的事情,很快引起了相关官员的警惕。
当年的阅卷官如今正好都在京师当差呢,而且官运不错,都属于是能在皇帝面前露脸的人,赶紧就请求面圣去了。
皇帝一问,知道了,原来那写书人当年中秀才的经过也有点波折。
第一位阅卷官一看他那跳脱的思路,就把他给划归到不中的那堆人里面了。
可正好当年院试的主考官学政大人去给下属们送温暖,无意中就看到了那份卷子,当即认为这是大才之辈所做,要点他做案首。
两位考官意见如此相悖,那份卷子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