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蒙的儒学先生先于大皇子看到了窗边的皇帝,他起身要拜,皇帝抬手示意他无需接驾,继续带大皇子诵书即可。
于是等大皇子知道父皇前来看他,已经是这一节文章念完的时候了。
“儿子给父皇请安,”大皇子既惊且喜的恭身一拜,“不知父皇驾临,有失远迎,还请父皇治罪。”
大本堂自太祖朝时就是诸皇子读书进学之地。
之后太宗皇帝迁都顺天,也仿应天府故都,在文华殿旁边设大本堂。
皇子之中除却太子是单独在文华殿读书之外,其余未就藩者,皆要在此进学。
本朝皇子虽然只有大皇子一人到了进学的年纪,但大本堂内的书案仍旧是横四竖十摆满了的。
最热闹的时候,皇子加上伴读,能把这满堂桌椅都占满。
宣成十年被册封为太子之前,皇帝也曾短暂的在大本堂内读书。
那时晋王的位子就在他旁边,皇帝还记得,晋王曾被讲经史的大学士当堂捉到在书案上刻木棍人,然后那位大学士愤而离堂,转身去先帝面前狠狠告了晋王一状。
皇子在学堂犯错,按制是要伴读代领责罚的。
但是晋王却颇有几分天不怕、地不怕的风范,即便天子盛怒之下,他也有胆子挡在伴读身前,直言一人做事一人当。
哪怕先帝亲赐的板子近在眼前,晋王也始终死死护在伴读身前。
除非皇帝下令,没人真敢把板子打到皇子身上,可是一向对诸皇子们没什么慈爱之心的宣成皇帝,那时却罕见的对晋王露出了一丝慈色。
最后那顿板子,竟是由先帝亲自向被晋王气到的大学士说和,因而免去了。
刻了木棍人的书案自然已经不在大本堂了,皇帝收回思绪,坐定在大皇子方才所坐的那张书案旁边,然后点点大皇子身后的座位,示意他坐下。
于是大皇子再次拱手,谢过皇帝之后,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预备向皇帝回话。
皇帝甚至能够看到他的左手有些紧张的握成了拳。
皇帝眉心微皱,继而放缓面色道:“今日第一次来大本堂读书,感觉如何?”
大皇子恭身答:“多谢父皇关切,儿子觉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