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要留给儿子的,同样的父母养老、发丧也都是儿子出钱操办,女儿顶多就是老人走时走个哭场或者生病时照顾一阵就算尽到份了。
因此大姑三姑虽有些眼红,但也觉得理所当然。
大姑嫁的山沟沟里人比较老实、不怎么会说话;三姑嫁的是城里,家里日子本来就过得挺好,两人这趟过来纯是被大伯母喊来助阵的。
大伯母满意了,她们俩家自然愿意不会再鼓捣。
三姑倒还说了几句场面话,诸如陈逍出息了以后别忘了她这个小姑,还说她们家丽丽(小姑的女儿,也就是陈逍的表妹,这是真表妹)从小就亲你这个表哥之类;
大姑干脆就是全程憨笑。
事聊差不多,亲戚们提出告辞,完后陈母捅了捅老陈,意思他去提点东西回个礼,不能让人空手回去。
然后老陈每户都拎去一壶油、一箱牛奶,用的过年走动的礼节。
ok,完事。
送走亲友后,陈逍倒没觉得有什么,只觉得应付完一件事,一下子轻松许多。
老陈却是感觉精神抖擞,觉得以前丢失的面子、尊严全回来了,牛气得不行!
要知道过年那会儿大伯母她们还端桥没这么奉承呢。
用过来人的口吻教育陈逍说你还读书没必要买这么好的车,多少有点过了,你虽然挣了点钱,但以后还要娶媳妇过日子,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怎样怎样的。
无非就觉得陈逍家日子好过把她们家比下去,心里不服气想说教说教。
当时陈逍其实就挺不以为然,但是为了不想惹麻烦还是点头敷衍:啊对对对。
只是这回听说陈逍挣的不是小钱,而是每个月都以千万来计算,知道以往的说教都不管用了,她们家也再难赶上,才使得大伯母今天会用讨好的姿态过来。
其实陈逍也不喜欢农村的这种客套,明知道对方在背后蛐蛐你,你不但不能发火,还要装作若无其事、你好我好的样子。
但这就是风俗,只要你生活在这里就避免不了。
也是跟父母说了一嘴后他就上楼回自己的房间。
新房好像跟自己以前的房间也没多大区别,连原先周董的宣传照、艾弗森的大幅海报都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