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炸毁一处日寇粮库后,大山及其队伍的英勇事迹传遍四方,极大地鼓舞了周边抗日力量的士气。然而,日寇也因此对大山他们恨之入骨,加强了防范与报复行动。尽管环境愈发恶劣,大山并未退缩,反而更加积极地筹备着下一次对日寇的打击行动。
近期,部队又获取了一则重要情报:日寇在一处隐秘山谷中新建了一座更为庞大的粮库。这座粮库不仅囤积着海量粮食,还是日寇后续军事行动的关键补给点。若能成功摧毁它,无疑会给日寇造成沉重打击,打乱他们的作战部署。但此次粮库的防御极其森严,四周布满了铁丝网、陷阱,还有大量荷枪实弹的日寇日夜巡逻,想要强攻几乎不可能。
大山与队员们围坐在简陋的作战室,对着手绘地图,反复商讨着对策。气氛凝重,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着坚毅与专注。
“这粮库防御太严密了,咱们正面进攻肯定不行。”一位队员皱着眉头说道。
“没错,硬拼只会让我们遭受重大损失。我们得想个智取的办法。”大山点头赞同,目光在地图上不断扫视,试图从复杂的地形与防御布局中找到突破口。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与分析,他们终于制定出一套看似可行的计划:先派出侦察小组,进一步摸清粮库周边的详细情况,尤其是日寇的巡逻规律与防御漏洞;然后利用夜色的掩护,派遣一支小分队悄悄潜入粮库附近的山林,在那里建立临时观察点,持续监视粮库动态;同时,大山带领另一队人伪装成附近的村民,混入日寇征调的劳工队伍,伺机进入粮库内部。
行动开始,侦察小组如鬼魅般穿梭在山林与日寇防线之间,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情报。他们避开巡逻队,趴在草丛中观察,甚至冒险接近铁丝网,记录下防御工事的细节。经过几天的侦察,他们带回了详细信息:粮库每天傍晚六点会有一次换岗交接,期间防御会出现短暂松懈;粮库的西北角有一片树林,距离铁丝网较近,且树木茂密,可作为潜入的突破口。
根据侦察结果,大山带领伪装成劳工的队员们,挑着扁担,扛着工具,朝着粮库缓缓走去。一路上,大家心中既紧张又兴奋,深知此次任务的危险性。接近粮库时,日寇的岗哨大声呵斥,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盘查。大山强装镇定,用事先准备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