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酒意微醺,与众人相谈甚欢。
酒过三巡,刘表兴致盎然,双颊泛红,眼神中透着几分醉意的豪迈,提议众人以诗会友:
“今日,借玄德贤弟喜得贵子的机会,大家才得以相聚于此。
而在座众人皆为我荆襄大才,高量雅士。
如此,我们何不各赋诗一首,以文会友。
诸位共同评判,谁的诗歌最佳,当做诗魁,我愿出黄金百两作为奖赏!”
刘表醉态可掬,话语中满是豪情壮志,仿佛要将这酒宴欢乐的氛围推向极致。
众人闻言,纷纷响应,眼神中透露出兴奋与期待,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在刘表麾下,文人雅士如云。
他们或许在国家大事的谋划上略显不足,但在清谈诗文方面,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听到刘表的提议,众人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这诗会中一展身手,争夺那诗魁的荣耀。
刘封心中暗喜:
“真是天助我也,正愁不知如何提升声望,这不就是天赐良机吗?”
想到这儿,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静静地看着在场众人的表现,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
席间,刘先、邓义、韩暨等文士纷纷献上自己的诗作。
他们或慷慨激昂,或婉约细腻,每一首诗都博得满堂喝彩。
众人沉浸在这诗文的盛宴中,气氛热烈非凡。
正当众人沉醉于诗歌的美妙时,一声嗤笑突兀地响起,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的巨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刘封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材矮小的青年文士,面带傲慢之色,不屑地扫视着四周,仿佛在场众人皆不入他的法眼。
“父亲,此人是谁?”
刘封心中好奇,悄声询问刘备。
刘备醉眼迷离,但依然清晰地回答:
“此人姓王名粲,字仲宣,出自名门,祖父曾任司空,父亲曾为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看着眼前对王粲情况如数家珍的刘备,刘封心头一凛。
看来自己这位便宜父亲在新野期间,对襄阳城内的情况同样了如指掌。
“这王粲,乃是‘建安七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