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诸葛亮仔细权衡利弊。
留守新野的任务确实极为艰险,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葬身于曹操大军之手。
思索再三,诸葛亮觉得刘封留守新野更为合适。
他抬眼看向刘备,拱手说道:
“主公,依亮之见,少将军留守新野为宜。
刘封少将军此前击退夏侯惇,在军中威望颇高,将士们对其信服有加。
由他带领三千兵马断后,定能鼓舞士气,更好地执行拖延曹军的任务。
而且曹操大军虽势大,但新野地势复杂,少将军熟悉本地情况,或可利用地形与曹军周旋。
此次留守新野,危险重重,但不容有失,亮以为,还是刘封少将军更为合适。”
诸葛亮言辞恳切,分析得头头是道。
刘备本就有此想法,留下刘封。
若刘封能成功拖延曹操大军,自然再好不过,既能解当下之困,又能让刘封立下大功,彰显自己的仁德;
若其不幸失败被杀,也正好了却自己心中对刘封日益增长的忌惮。
想到此处,刘备微微点头,应允了由刘封留守新野的提议。
赵云见自己留守新野的请求不成,眉头微皱,再次冲着刘备抱拳道:
“主公,若少将军留守新野,那末将也申请留下,协助少将军!”
此时的赵云并未多想,只是单纯地想要借此机会保全刘封,为自己之前犯下的错误 “赎罪”。
但刘备闻言,心中却暗自恼怒。
他暗暗道:
“子龙好不懂事!
不留在我身边保护我,却要留在新野与刘封一同阻击曹操大军!
我身边正需要你这样的猛将护卫,你却……”
但刘备又不好直接表露出心中的不悦,只能默不作声地看着赵云,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
一旁的徐庶见状,赶忙对刘备说道:
“主公,有子龙将军与少将军共同留守新野,相互照应,也能更为周全。”
徐庶深知赵云的武艺和为人,他的加入,确实能让留守新野的任务多几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