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继续出声吟诵。
“吴宫花草埋幽径,历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沂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静!
长久的安静!
阁楼内,鸦雀无声。
可这些书院先生们,却不知从何时开始,皆都激动的浑身发抖。
在场之人,每一位都有极高的诗词鉴赏水平。
只是听上一遍,便能判断出这首诗是何等惊艳!
“诸位,此诗如何?”
那苍老的声音笑着问道。
与此同时!
一个头发花白,身穿一身灰色长袍,一双眼睛格外锐利的老者,缓缓走进阁楼。
“院长!”
“拜见院长!”
见到此人,一众书院先生纷纷恭敬行礼。
这老者不是别人。
正是前任太子太傅,当今南山书院院长……孔绍显。
“院长,这首诗是你的新作吗?”副院长程高远满是崇敬的问道。
也就只有院长,才能写出此等旷达悠远的诗词了吧?
不止是程高远这么想,其他先生也都认定了,这首诗必定是孔绍显所作。
“院长这首诗,直接以碾压之势压我们的抬不起头啊!”
“早知院长有此等佳作,我就不过来现眼了!”
刚才还一副老子谁都不服恨不得撸起袖子干一仗的先生们,此时却一个个苦笑着对孔绍显拱手!
自愧不如。
在这首“凤凰台”面前,他们甚至连一较高下的勇气都没有。
可孔绍显却微微摇头:“不是我写的,是我昨日在城内闲逛时,偶然听人提起!”
“据说,写这首诗的人,只是区区一个童生罢了!”
一群先生又一次傻眼了。
童生?
怎么可能?
区区童生,怎么可能写出这等注定要流传千古的绝世好诗?
程高远咽了口唾沫,涩声说道:“院长,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孔绍显微微摇头,苍老的面孔上闪过一丝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