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兴趣:“继续说。”
林澈又指向边疆地区:“陛下,边疆乃我大唐屏障,如今吐蕃等势力虎视眈眈。臣建议在边境要地设立军事据点,屯兵驻守。同时,改进兵器,制造新型弩箭,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如此,可有效抵御外敌入侵。”
大臣们听后,有的面露惊讶之色,对林澈的想法暗自佩服;有的则面露不屑,觉得林澈不过是在纸上谈兵。
这时,一位老臣站出来,冷哼道:“林中郎将,你所言看似有理,实则荒诞不经。我大唐向来遵循祖制,岂容你随意更改?这些新奇玩意儿,不过是你一时空想,怎能当真?”
林澈不卑不亢地回应:“大人,时代在变,我大唐若想长治久安,就不能因循守旧。当年,我在边关利用火药制成火器,击退吐蕃,便是例证。如今这些举措,也是为了让我大唐更加繁荣昌盛。”
武则天沉思片刻,问道:“林中郎将,你所说的水车、新型弩箭,当真可行?”
林澈自信满满:“陛下,臣已命工匠制作出模型,就在殿外。若陛下允许,可当场演示。”
武则天点头:“准奏。”
不多时,侍从将水车和新型弩箭模型抬入殿内。林澈亲自操作水车,只见那水车在水流推动下缓缓转动,将水从低处引向高处,模拟灌溉农田。大臣们见状,不禁发出阵阵惊叹。接着,林澈又演示新型弩箭,射程远超普通弩箭,威力惊人。
武则天见状大喜:“林中郎将,你果然有大才!此图和这些发明,对我大唐意义非凡。”
然而,就在众人惊叹之时,又有大臣站出反对:“陛下,林澈此举虽看似有益,但他频繁展示新奇之物,恐会扰乱人心,动摇国本。”
太平公主见此,立刻站出来为林澈说话:“陛下,林郎一心为大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这些发明能让百姓富足、边疆安稳,怎能说是扰乱人心?”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武则天看着争论的大臣们,心中权衡利弊。她深知林澈的发明对国家有利,但又担心他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统治。
思索良久,武则天开口道:“林中郎将,你之发明朕很是赞赏。但朝堂之事,不可仓促决定。朕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