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是小儿媳妇给她买的。
吃过午饭,施南絮见两个小的把衣服穿的够厚,才让他们去学堂,朝着孙安安的背影孙氏心里又是一阵酸楚,她还清楚的记得以前的小安安那瘦弱的唯唯诺诺的样子,现在已经长成了一个懂事的小伙子,身子笔直,笑起来越来越像他父亲,真是长大了啊。
下午,孙大夫来给孙氏看病,其实孙氏的病差不多已经痊愈了,只是这大雪天的老大夫,一个人在家待着也没有意思,所以时不时的就过来看看,说起来这一年多以来,老大夫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过来给她家看病,早就熟悉了,老大夫大通天的,不想自己捣鼓吃的,索性就过来边聊家常,一边就坐在那里吃了,所以一般诊费什么的也没收,施南絮也不强塞给老大夫,每次他来的时候都炖些骨头,热点酒,老人家总是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
“这年头啊,就是不安稳,过两天县城里的米价又涨了三分,这才刚入冬啊,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吃完饭,老大夫叹息了一声开口说道,表情有些忧虑。
施南絮知道孙老大夫自己没有种地,就靠着给人看病来维持生计,年轻的时候应该有一些积蓄,一直以来没看到他为吃饭而发愁,今天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说起了这个。
“孙大夫,粮食涨价还不好?咱们可都是靠这个为生,长得越高,咱们卖的也就越多。”徐悦荣正好提着水壶进来,听见他的话便笑嘻嘻的回道,老爷子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换的熟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了。
徐悦静也是一脸的赞同,施南絮没说话,脸上多了几分凝重,之前徐图南回来的时候也说了同样的话,当时的表情可不轻松,难道这米价还跟难民有关系?
“我也希望是好事,不过这涨得太快了,几乎是夏天的时候的两倍了,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太平时期的量价应该不会变动的这么快的……”老爷子慢悠悠的解释道,语气里带着些许的担忧,他活了几十年,也算是经历了不少的风雨和坎坷,所以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不由得多想,真是年纪大了……
如果是他多想就好了。
老大夫感叹两句,就转头去喝茶了,这话入了施南絮的耳朵就忍不住思考了番,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其中有什么关系,唯一肯定的是明年得多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