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是身在其中,看不清现实。但太后比她以为的要聪明。
而太后一旦起疑,王磡就有大麻烦。
万寿郡主行至太后身边,劝道:“太后先消消气,听妾说两句。”
太后气道:“你要说什么?人证物证俱在,难道你要为这毒妇说话?你也被她蛊惑了?”
万寿郡主笑一声:“太后瞧妾的模样,像是被蛊惑了么?妾问一句,太后抓了太子跟前的内侍,太子知道了么?”
太后的目光定了定,看向长公主。
长公主冷着脸,不说话。
她没想到,万寿郡主竟会帮鲁氏说话。
而那鲁氏,跪在那里,脸上却毫无惧色。
她厌恶这样的人。
自诩有几分傲骨,在她面前不懂低头,也不会谄媚。这种人不会活得长久。
万寿郡主继续道:“太子要是还不知道,只能说这人并非太子跟前的紧要人物。既是如此,他说的话,能信么?”
太后道:“你是说,我等冤枉了她?”
“冤枉不好说,妾就怕屈打成招,人要是打没了,反倒没了着落。她毕竟是豫章王府的王妃,不明不白死在宫中,到底要伤了脸面。便是世子不问,落在外人眼中,伤的却是太后仁厚之名,又是何必?妾以为,此事牵扯甚大,确实该召太子来问个清楚。两相对质,一辩就明。到时若真坐实了罪名,也可让太子当场醒悟,世人也夸太后明断,岂非处处有益?”
“这大可不必。”长公主随即道,“北府事发之后,太子忙得不见人影。这继妃是内命妇,她犯了错,本就该有太后处置。等事后跟太子说一声就是。”
正说着,外头却又内侍来禀报:“回太后,太子、豫章王世子及太子太傅周昶正在宫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