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然晓得桓安。
前世,桓熠兵败之后,闾丘颜收拢了所有的桓氏旧部。为了执掌荆州,他杀光了桓熠的所有子嗣。
而一直反抗他到最后的,就是一个叫桓安的年轻人。两边的鏖战,一直持续到了孙微和司马隽成婚之后。
孙微还记得,当听闻桓安的死讯时,司马隽还叹息了一句“桓氏已亡”。
不过,孙微一直以为,这桓安是桓熠家族中的侄子。
他何时成了桓家的六公子?桓熠分明只有五个儿子。
闾丘颜见孙微不语,以为她确实不知,道:“王妃不识六公子,也是常情。这六公子是南郡公与外头的俳优所生,主母不认,自然也得不了公子之名。桓家上下对其并不待见,只有一人除外。”
“何人?”
“刚刚死去的四公子桓修。”
依闾丘颜所言,桓修是南郡公的宠姬所生,纵然同样也不被主母待见,但没人敢拿他如何。
他性子乖僻,却对境遇相似的桓安颇为同情。
在桓安被欺辱时,桓修屡屡出手相助,并将自己的院子腾给桓安住,还把桓安推荐到荆州营中任职。
桓安颇为争气,从一名小卒做起,屡屡建功。最终,桓熠终于另眼相看,将他任为将军,如今统领着荆州军的前锋营。
桓熠的几个儿子,皆无长进。桓安异军突起,引起了他们的忌惮。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除掉桓安。
可桓安一直颇为谨慎,直到桓修死去。
“王妃知道,前阵子,在下曾陪同四公子前往江夏巡视工事。可王妃兴许不知,六公子也在同行之列。”
孙微听罢,大约猜到了他接下来要说的。
“桓修死在了江夏,于是他们将桓修的死归咎于桓安?”
闾丘颜颔首:“四公子回到江夏,首先去找了六公子,兴许是找他商议如何除掉在下。可是二人才见面,四公子就不省人事了。六公子确实是最后见四公子的人。在下曾与王妃说过,四公子非在下所杀,六公子就可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