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举止、办公效率到政务处理中的公正性与廉洁性,都被纳入严格的审查范畴。苏瑾亲自制定了详细的行为规范准则,要求官员们上朝需仪表端庄、言辞得体,严禁在朝堂上喧哗争吵、推诿扯皮;在处理政务时,必须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不得无故拖延,对于涉及百姓利益的事务,要做到公平公正,杜绝徇私舞弊。
同时,为了加强监督力度,苏瑾提议设立了多个监督小组,分别由品行端正、刚正不阿的官员担任组长,这些小组不定期地对各级官府进行明察暗访。一旦发现官员有违反行为规范准则的情况,便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惩处,轻者警告、罚俸,重者降职、罢官。
在整风肃纪行动的过程中,不少官员起初还心存侥幸,认为不过是走走过场。然而,苏瑾雷厉风行,对于那些被查出问题的官员绝不姑息迁就。在某地,一位官员因在处理一起土地纠纷案件中收受贿赂,偏袒一方,被监督小组查实后,苏瑾当即下令将其罢官,并将其受贿之事公之于众,以儆效尤。
随着行动的深入开展,朝堂上下的风气为之一变,官员们都谨言慎行,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整个朝廷的运转效率得到了显着提升,百姓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官员们的变化,对朝廷越发信任和拥护,大乾朝的根基在这清正廉洁、高效有序的吏治环境中愈发稳固。
韩烈戍边屯田安邦
韩烈在成功击退外族势力的入侵后,意识到边境的长治久安不能仅仅依靠军事防御和临时的应对措施,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边境地区的物资供应与民生保障问题。于是,他想出了戍边屯田的办法,并向朝廷详细阐述了其可行性与重要性。
朝廷批准后,韩烈便开始在边境地区大力推行屯田政策。他组织士兵和边境的百姓一起开垦荒地,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土壤条件,种植适合的农作物,如在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带种植水稻,在较为干旱的山坡上种植耐旱的粟米、高粱等。同时,他还从内地邀请了经验丰富的农技师前往边境,指导大家如何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以及合理灌溉施肥。
为了保障屯田工作的顺利进行,韩烈又着手完善边境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他带领士兵和百姓挖掘沟渠、修筑堤坝,将附近的河流、山泉等水源引入屯田区域,使得农田在干旱时节也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