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人尽其才,地尽其利。制与治齐同,制度为根,治理为本。”
两鬓斑白的大学士,认真看着眼前的试卷,一字一句地轻声读着。他的眼神愈发专注,手中的朱笔缓缓放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写的可真好啊,一下子就揪出了问题的本质,把核心思想剖析的淋漓尽致。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官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是啊,民者,国之根也,诚以重其食,爱其命。
曾经以为那些激情和热血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冷却,想不到他此刻会被眼前这篇策论再一次激起年少时澎湃的报国志气。
“诸位大人,你们看看这份试卷。”这位大学士读了两遍才将这份满意的试卷分享给其他阅卷官看。
他一旁的几位阅卷官接过看后也是两眼放光,口中夸赞:“瑰章。”
听到如此高的评价,严顺也按捺不住走过来加入了品阅这篇文章的队伍中。
“严大人,您觉得如何?”
“字字珠玉,锋发韵流,实在是彩。”严顺双目如炬,闪烁着兴奋。
全篇读下来文字沛然,滔滔不绝若江河奔流,磅礴直下。说理严密,词锋犀利,逻辑清晰,层层递进,直抵主题。无需华丽的词藻加持,质朴中自有真知灼见。
这篇文章的主人,远见卓识。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心中都有了定数。一位年长的阅卷官说道:“此篇策论立意深刻,文笔犀利,旁征博引,观点独到,实在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依下官看,此篇策论当得上会试之最,此人当得上会试第一。”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道:“不错,确实如此。”
严顺拿起那张卷子回到自己的工位,盖上“中”字,然后沉稳说道:“此卷的确精妙绝伦,但不知他前面两场答得如何,我们还是要综合考虑,不能仅凭一篇策论就下定论。先把剩下考卷看完再商议或许还有更优秀的,不可草率决议。”
“是。”
·
上凌府五人赶在放榜前夕聚了一餐,凑巧碰到了同样出来吃饭的青州郡其他几位同窗,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随意聊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