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夫郎家的科举高三牲 > 第60章 这是…苏绣(2/4)
,于是继续开始下一张卷子的习题。

    随着做题进度的推进,对于那些最为基础的题目,奚昀已经无需再过多关注或解答,他将注意力集中于更具挑战性的难题和疑问之上。

    当他翻至试卷的背面时,一道策论题映入眼帘,这道题目不禁让他微微挑起了修长的眉毛。说来凑巧,此题目竟然与昨晚他和云雾探讨有关玉米收成时间时所联想到的问题相似,但同时又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

    这道题目源自《吴越春秋》中的一句话:“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乎?”

    奚昀凝视着这句话,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拿起笔,毫不犹豫地将\"因地制宜\"这四个字圈了起来,并在旁边的草稿纸上迅速整理起自己的思路。待心中大致有数之后,他才开始动笔撰写正式的文章。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当他明确理解了题目,写清楚表面意义后,便毫不犹豫地展开对主题的深入探索。这是进入郡学后,曹夫子在课堂上传授的宝贵经验。

    曹夫子曾经郑重其事地强调过,撰写文章必须讲究深度与浅度的把握。有些题目初看起来似乎轻而易举,但实际上却需要考生去深入挖掘并阐述清晰其背后深意——而这,恰恰正是阅卷官们所期望看到的答案。

    其中,“因地制宜”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且易于深入剖析的典型题材。

    具体讲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争取成功和目标的实现。

    对于人生来说,亦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抱负,各自的处境,各自的能力,各有的环境,各有的机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找准自己的定位,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写完收笔,奚昀看着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决定下周一带去请曹夫子指教一番,提点建议。

    辰时一刻,云雾推开房门走了出来。

    奚昀正写得投入,并没有注意到身后动静。云雾也没去打扰认真的他,自顾自去了院中洗漱,收拾好自己要步入厨房了,奚昀这才从书卷中抬头望向他。

    “锅里蒸了玉米和鸡蛋,快去把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