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不过,在沈明华看来,两人是完全不同的。
裴明礼这人,看似如玉公子一般,实则运筹帷幄。
本质上腹黑的很,装得温和儒雅,其实,一点都不好说话,尤其是敷衍人的本事,简直一绝。
哪像人家谢世子,那是真正的待人真诚,风度翩翩。
。。。。。。
新年过后,整个京城都变得繁忙了起来,尤其是朝中的各部。
就连裴明礼也是如此,原本说好的年后两人一同着手大朝会的相关事宜,毕竟眼看大朝会临近。
可前些日子下雪,宫人忘了关藏书楼的窗户,风雪侵染,倒是淋湿了一些书。
宫中的藏书阁内存放了大量的古籍,这件事情一出,建元帝很是重视。
当即选了一些朝臣对那些洇湿后已经模糊了的书籍进行誊抄。
这一来二去的,裴明礼倒成了人选之一。
所以,这段时间,大朝会的相关事宜就只能由沈明华一人来负责。
参加大朝会的人员名单已经拟定完成,且分发到朝中的各个府邸之中。
而在此之前,沈明华要做的,就是让大家对于这次来晟的各国使臣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对于不管是文史还是琴棋书画,亦或是骑射,大家都要在精进的学习一二。
为此,沈明华提议向建元帝要了几个人来为大家授课。
除此之外,她还请了京中有名的文人雅士。
毕竟是为了大晟,沈明华可谓是用心之至。
除了这些,建元帝还特意让人为这些人收拾出一处院落,一应布置,跟书塾一般无二。
一切布置妥帖之后,就开始授课。
不仅如此,沈明华还让裴明礼为他们授课的地方起了一个应景的名字——宫学馆
而沈明华这边的宫学馆弄得如火如荼,裴明礼那边,誊抄书籍也逐渐接近了尾声。
而在誊抄书卷的这段时间,不少的朝中大臣都跟裴明礼有了深入的交流。
裴明礼更是因着一篇劝学赋名声大噪,使得宫外准备科考的举子们备受鼓舞,更甚至扬言,裴少傅乃他们读书人的榜样!
这样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