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都市言情 > 沉浮录! > 第33章 初窥功法(1/3)
    气功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江春生在以往有过一些了解,看过一些书刊、杂志、报纸的介绍,也看过电视里的专题节目,甚至还在街边看过江湖人士的表演。

    这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有坐、卧、站等姿式。经过劳动人民多年的实践,专心用功,用调息、意守等方法,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从而使大脑皮层得以发挥其对机体内部的主导调节作用,血中含氧量增加,促进全身气机的畅通,加强肠胃消化功能和全身物质代谢,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

    我国古代气功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在儒医、医家书籍中有大量气功文献记载。

    有文献考证,最早见于晋代《净明宗教录》一书。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健身方法。

    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中医专着《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

    曹操及他的儿子均是气功爱好者。曹操曾招集过不少擅长气功的方士,如甘始、皇甫隆等计16人,向众人传授“鸱视狼顾,呼吸吐纳”。曹操本人还与皇甫隆讨论过服食导引的方法,以求延年益寿。曹操之子曹丕在《典礼》中记述的因练功方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