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荣站在济世药堂的门口,目光缓缓上移,定格在那块古朴的牌匾之上。牌匾上“济世药堂”四个大字,虽经岁月洗礼,却依旧透着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他微微眯起双眼,陷入了沉思,似乎在透过这牌匾,探寻着药堂背后的故事与传承。
张德海见状,心中一动,赶忙不着痕迹地向胡秋水递了个眼色。胡秋水何等聪慧,瞬间心领神会。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知府大人,久闻大人不仅为官清正,且才华横溢,书法更是一绝。今日大人亲临济世药堂,实乃药堂无上之荣幸。若大人能为药堂题写匾额,留下墨宝,那这牌匾必将增辉添彩,药堂也能承蒙大人的福泽,激励我辈更加用心济世。”
王昌荣听闻此言,心中一阵欢喜。被人夸赞才华,尤其是在自己擅长的书法领域,任谁都会感到愉悦。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然的笑容,说道:“既然胡当家如此抬爱,本大人便献丑了。”
众人赶忙备好笔墨纸砚,将一张宣纸平整地铺在桌上。王昌荣挽起袖口,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只见他略作思索,便挥毫泼墨,笔锋游走如龙蛇,“济世药堂”四个大字一气呵成。字体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洒脱,尽显大家风范。众人纷纷围上前来,齐声赞叹:“大人好书法!”“此字神韵非凡,定能让药堂声名更盛!”
写完之后,王昌荣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作品,轻轻放下毛笔。胡秋水赶忙上前,再次谢道:“大人墨宝,让药堂蓬荜生辉,草民感激不尽。”
随后,王昌荣与张德海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出药堂。他们步伐沉稳,仪态威严,彰显着官员的派头。来到轿子前,王昌荣撩起袍角,稳步踏入轿中,张德海也随后上了自己的轿子。轿夫们齐声吆喝,稳稳地抬起轿子。护卫们手持兵器,神色肃穆,衙役们则分列两旁,高声喝道:“回避!肃静!”一行人在街道上浩浩荡荡地离去,扬起一阵尘土。
药堂内的众人,直到那队伍消失在视线尽头,才像是紧绷的弦终于松开,纷纷松了一口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胡秋水望着两位大人离去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在这复杂的明朝官场与社会环境下,经营好济世药堂,绝非易事。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是药堂立足的根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