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救治能力。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他们的讨论,不仅关乎当下这场战争的伤员救治,更像是为未来的每一场战斗,编织起一张守护生命的安全网,为抗倭大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
在后续的日子里,戚继光与胡秋水紧锣密鼓地将救援方案付诸实践。胡秋水每日穿梭于士兵之间,展开急救知识培训。他手持一根木棍,以身旁的士兵为示范,详细讲解:“诸位,若是战友腿部中箭,先别贸然拔箭,需用这布条在伤口上方紧紧缠绕,勒紧止血,动作要快且稳。”士兵们围成一圈,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动作,眼神中满是专注与认真,时不时提出问题,胡秋水都耐心解答。
另一边,戚继光亲自挑选身强力壮且熟悉地形的士兵与村民,组建担架队。他站在队伍前,目光坚定:“你们肩负着拯救战友生命的重任,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务必以最快速度将伤员送至救治点!”队员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营地,士气高涨。
采药行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村民们漫山遍野地寻找草药,胡秋水编写的草药手册被大家小心揣在怀中,对照着辨认各种草药。每发现一片药草丛,就有人兴奋呼喊,众人齐心协力,将草药采集、晾晒、分类储存。营地后方,一座简易的草药仓库逐渐堆满了各类草药,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临时救助点的搭建也在紧张进行。士兵们在各个预定地点,迅速搭建起简易帐篷,放置好止血草药、绷带、夹板等急救物资。胡秋水逐个检查,确保物资齐全、摆放有序。
随着一切准备就绪,戚家军迎来了又一场与倭寇的激烈交锋。战斗打响,喊杀声震耳欲聋。胡秋水紧跟在戚继光身旁,时刻关注着战场局势。一名士兵腿部被倭寇长刀砍伤,鲜血直流,倒地不起。附近的战友见状,立刻按照胡秋水所教,迅速用布条为他包扎止血,随后呼叫担架队。
担架队队员们如离弦之箭,迅速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避开敌人的攻击,灵活地在战场上奔跑,将伤员稳稳抬上担架,朝着临时救助点飞奔而去。救助点内,军医和经过培训的士兵早已严阵以待,伤员一到,立刻进行伤口处理、缝合。
然而,战场形势突变,一股倭寇突袭临时救助点。负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