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传至京城,紫禁城一片庄严肃穆。嘉靖皇帝高坐龙椅,手中把玩着戚继光与胡秋水联名呈上的密报,眉头轻皱,目光深邃难测。密报中详述了战场上的艰辛与胜利,以及胡秋水在军事谋划和战场救援中的关键作用,字里行间满是赤诚。
“戚继光与这胡秋水,倒也有些能耐,屡立战功,击退倭寇。”嘉靖皇帝声音低沉,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司礼太监小心翼翼地回道:“陛下圣明,戚将军与胡先生确实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嘉靖皇帝话锋一转:“不过,这胡秋水曾越狱逃脱,还与朝廷作对,锦衣卫之前追捕他也费了不少功夫。”说罢,他手指轻敲龙椅扶手,沉思片刻,“虽如今抗倭要紧,可朝廷威严也不可不顾。传朕旨意,锦衣卫对胡秋水的追杀,不可松懈,但一切行动需根据时局需要,暗中行事,莫要影响抗倭大局。”
旨意很快传至锦衣卫指挥使耳中。指挥使接旨后,心中暗自叫苦,深知此事棘手。他召集心腹下属,在密室中商议对策。
“陛下这旨意,可真是难办。胡秋水如今与戚家军走得近,在军中威望渐长,贸然行动,怕是会惹出乱子。”一位千户面露难色。
指挥使冷哼一声:“哼,难办也得办。陛下旨意不可违,我们需从长计议。先派人密切监视胡秋水的一举一动,摸清他的行踪和日常习惯,找准时机再动手。”
此时,远在抗倭前线的戚继光和胡秋水,对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一无所知。他们正忙于筹备下一次战斗,整日在营地中商讨战略、训练士兵、完善救援体系。
一天,胡秋水如往常一样,在营地外的山林中散步,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改进火器。突然,他察觉到一丝异样,多年的逃亡经历让他的警觉性极高。他不动声色地加快脚步,眼角余光瞥见几个身影在树林中若隐若现,鬼鬼祟祟地跟着他。
胡秋水心中一惊,意识到可能是锦衣卫的人。他佯装不知,继续前行,同时留意着周围的地形。走到一处狭窄的山谷时,他突然转身,大喝一声:“出来吧,躲躲藏藏算什么好汉!”
几个黑衣人从树林中窜出,手持利刃,将他团团围住。为首的黑衣人冷笑道:“胡秋水,你逃不掉了。”
胡秋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