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食欲不振,要尽早来医馆诊治,莫要拖延。平日里也可多吃些大蒜,大蒜性温、味辛,能杀虫解毒,就像给身体筑起一道防线,抵御虫邪入侵。”
百姓们听得认真,纷纷表示以后一定注意。从那以后,集市上讨论健康饮食的声音多了起来,大家对生腌、生食多了几分警惕,医馆里因寄生虫感染前来就诊的患者也渐渐减少。胡秋水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深知自己又为岭南百姓的健康出了一份力 。
随着胡秋水的科普在岭南传开,越来越多的百姓前来向他请教关于寄生虫病的知识。这日,集市上熙熙攘攘,胡秋水的义诊摊前又围满了人。
一位中年男子满脸忧虑地说道:“胡先生,我家孩子最近夜里总是磨牙,白天没什么精神,吃饭也不香,会不会也是生了虫?”胡秋水微微点头,解释道:“这很有可能是蛔虫病。蛔虫乃常见寄生虫,多因误食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所致。孩子脾胃薄弱,若不注意卫生,虫卵在体内孵化,长成蛔虫,就会在肠道内捣乱。它们不仅争夺营养,还会影响脾胃运化,导致孩子面黄肌瘦、食欲不振、夜间磨牙。”
说到治疗,胡秋水不紧不慢地介绍:“可用乌梅丸。此方剂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等多味药材组成。乌梅味酸,能安蛔止痛,就像给调皮的蛔虫喂了颗‘安抚糖’,让它们安静下来;黄连、黄柏苦寒,可清热燥湿,杀虫解毒;细辛、干姜、附子等温热之药,能温脏祛寒,调和阴阳,为驱虫创造良好的体内环境,共同将蛔虫赶出体外。”他还特别提醒,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根据孩子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这时,一位妇人插话道:“胡先生,那绦虫病又该咋防咋治呢?我听说有人吃了没煮熟的猪肉,就得了这病。”胡秋水赞许地看了她一眼,说道:“您说得对。绦虫病多因食用未煮熟的含有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引起。预防的关键在于把好‘入口关’,肉类务必煮熟煮透,烹饪时温度要够,时间要足,让囊尾蚴无处遁形。切肉的案板也要生熟分开,勤加清洗。”
“至于治疗,”胡秋水接着说,“南瓜子和槟榔搭配效果甚佳。南瓜子能杀绦虫,先服用南瓜子,使绦虫头部和节片麻痹;再服槟榔,槟榔能使绦虫体兴奋、收缩,二者协同,将绦虫完整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