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太方便去三个老人那里。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知青院,今天正好轮到刘庆玲做饭,她做的饭在知青院是最难吃的。
“听说了吗?顾知青他们,买了三辆自行车。”
“可不是吗?车头上又是挂肉又是挂鱼的,又领了好几个包裹。”
“可不是吗?听说顾知青,黎知青,还有那个江知青,都是鹏程军区大院的。
“那不是部队里,当到连长级的官,才能带家属去住的地方吗?”
“那个胡知青真是走运,一个小小的南城县城里来的,和顾知青他们住在一起,好吃好喝的,真是让人羡慕啊!”
……
在知青院,等吃饭老知青们,一句我一句的,有羡慕的,又有嫉妒的,有感叹胡晓月命好的……
而这些话,都一字不漏传到了在厨房里,做饭的刘庆玲的耳朵里。
知青院每天安排两个人做饭,另一个男同志受不了她的懒,她就直接和刘庆玲说,一人做一样。
反正他们的晚餐很简单,就是一锅大碴子粥里面,加野莱,再加上盐和一点点猪油。
再加每人一个二和面馒头。
刘庆玲嫌做馒头,又要和面,又要发酵,最后还要烧水蒸,很麻烦,就选了煮粥的活。
干了一天农活,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们也不要求吃的东西有多美味,但这又苦又涩,还带着一股野菜的怪味。
这样的粥,吃起来让人的心情真的不是很美丽。
倒掉可惜,那些都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说不定里面就有他们自己种的。
而且不吃会饿,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喝下去。
老知责们很有意见,不住的抱怨今天做饭的人,让和刘庆玲一起做饭的赵知青,觉得很是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