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里的暖阳,穿透生活的艰难困苦,直直照进杨英心底最柔软的角落里。
她原以为自己是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才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下乡,才能转移一些人的注意力,只能在这个举目无亲的远方,独自面对一切。
可现在她明白,无论距离有多远,就算是没有血缘的亲情也总会跨越千山万水,努力的找到她。手中的信件,仿佛也带着来自远方的亲人朋友们的温度,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细细阅读信中的一字一句,去感受那些未能当面诉说的思念与牵挂。
杨英一向是从容淡然的,不是她不爱矫情,是她知道自己的身后,没有可让自己无限矫情的人,现在的她就很想放纵自己的思想,让它不要那么的千篇一律,希望它烧起来,燃起来,沸腾起来!
这两个包裹着实有些过于巨无霸了,杨英很无奈,她总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包裹收进空间吧?再说,等下还想去黑市转转呢!这两个包裹带着怎么都不合适。
想了想,找到刚刚负责搬运的几个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希望他们能把包裹送到洋槐树村,到时候村里有那么多人,还有拉车,怎么着都能弄回三进院的。再说有这两个大包裹打底,她再拿出什么不合情理的东西,也有个出处不是,也能堵了那些爱叭叭的破嘴。
有偿的送货,工作人员哪有不应的道理,这个知青张嘴就是八块钱,他们四个明天一起跑一趟,也就两个小时就搞定了,一个人就有两块的分账,他们这些临时工,一个月也就二十一块的工资,两块钱,就是一天多的工资了,谁傻谁才不答应呢!
见几人都答应了,杨英留下地址,深吸一口气,对着忙碌的工作人员轻声道了谢,小心翼翼地怀揣着信件,带着满心的温暖骑上自行车,一路上,阳光洒在身上,杨英觉得前所未有的畅快。
在一个偏僻的街市口蹲守了大半天,终于看到了那几个大娘大婶组队过来了。
她们一个个都换了身不起眼的衣服,头上戴着个方巾,甚至有两个,上衣襟子的前后还打上了不少补丁,每个人都挎了个竹篮子,这次跟着的,比她们在国营饭店时好像多了个人,那是个圆脸细白皮肤的二十多岁的妇人,她背着个一米多高的大背篓,头上也带了个头巾,露出的两只大眼睛,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