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味道也不错,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不如捎带手一起卖。
于是陈雪华偷摸辞掉了豆腐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工作,拉上陈大嫂一起做了二道贩子。姑嫂两个约定共同出资从贺兰那里进货,然后结伴去南门小学外卖货,赚的钱平分。
未开发的地界潜力总是巨大的,姑嫂两个从开始摆摊时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生意火爆只用了短短两天时间,两天以后全校小学生都对姑嫂二人翘首以盼。
与此同时,一个又一个商店小老板偷偷摸摸出现在了东郊小学附近。
这件事就是秦家明的功劳了。他在少年宫卖辣条一炮而红,首批看在馆长面子上买辣条的人里面有个女同志,她把买来的辣条拿回家切了切当凉菜放上餐桌。可不得了,不仅受到了家里孩子的热烈欢迎,连喝酒的公公都爱不释手,连连说她买少了,又不贵,叫她下回遇到再多买点下酒吃。
女同志的婆婆开着家商店,看见大人孩子都爱吃就突发奇想,要不买点放在店里卖?
然而少年宫虽然从早到晚都开着门,秦家明自己却是个学生,只有周末他才会去摆摊。女同志几番打听,终于从别人的只言片语里探听到秦家明说过自己是东郊小学的学生,于是她便跑到东郊小学来找秦家明。
开始她还犯愁如何在东郊小学大海捞针,结果刚下公交车就发现不远处的摊位上围着许多人。正是上课时间段,学校校墙下一长串小摊的萧条景象与马路对面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小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眼瞅着一个从摊位里挤出来的成年人一手拎着大包蓬松的薯片,另一手明显是沉甸甸的辣条,女同志不由得激动非常——看来她运气不错,一下车就来到了目的地。
她对辣条的兴趣其实一般,没想到却一口就爱上了蒜香薯片。于是除了原定计划为婆婆购买了一部分辣条外,她还用自己的工资额外买了些薯片回去试水。
这一试不要紧,三十块钱的货两天便售空。婆婆等不及儿媳妇下班去帮忙进货,自己就坐公交车横跨了整个市区来东郊小学找贺兰。
其他商店老板基本都跟这对婆媳的经历差不多,脑子更灵一点的则直接找去了陈庄村贺兰家里,登堂入室跟贺兰谈合作。
有压价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