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卖辣条的二道贩子当然是秦家明,第二个站出来的则是陈雪华。
那天在贺兰房里看见满桌子的钞票实在将陈雪华刺激的不轻,她回家琢磨两宿,越琢磨越觉得辣条这生意能做。
没道理一个半大的孩子能赚得盆满钵满,她一个成年人却不行。秦家明不就是在学校里卖辣条么,她也可以啊。东郊小学里面有秦家明,外面有贺兰,那其他学校总没有吧?
全县大大小小十几二十所小学呢,比东郊小学大的、学生多的还有很多,就不信她一个都站不住脚跟。
最主要的是,无论是辣片还是辣条现在都处在刚刚面世的阶段,销售范围仅限于东郊小学附近,远一点的学校还什么都不知道呢,既然辣片和辣条在东郊小学能够畅销,同理可证在其他学校也能行。
陈雪华将这个道理想通,转头就跑去找她大嫂。
做生意这种事跟她爸妈是没办法讲的,两个老顽固根本说不通,掉过头来还会拿她当笑话在各自的亲戚面前说笑。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用事实来堵住他们的嘴。
陈大嫂因为一连生了两个闺女颇不受陈炳忠夫妻的待见,从分家时陈雪华她妈只给他们一家四口三双筷子便可见一斑。
当时陈大嫂气得窝在土房里嗷嗷哭,还是在豆腐厂上班刚领了第一个月工资的陈雪华雪中送炭,买了一把新筷子、一套新碗碟送了过去。
小姑子仗义,当嫂子的自然对她掏心掏肺,姑嫂两个处的跟亲姐妹一样,陈雪华什么话都跟陈大嫂说,做生意这件事自然也要问一问她的意见。
陈大嫂为人谨慎,听了陈雪华的想头没有说行也没说不行,而是自掏腰包买了些辣片和辣条,赶上家里不忙的时候带上东西回了娘家。
她娘家在南郊,附近有个南门小学,村里许多孩子都在那里念书。陈大嫂回到娘家便拿辣片辣条给亲戚的孩子们试吃,每个孩子她都要问一遍:“这东西好吃不?一毛钱一个你买不买?”
得到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甚至有孩子当场便拿出零花钱来要立刻购买。陈大嫂心里有了谱,回到家就斩钉截铁地对陈雪华说:“干吧,嫂子支持你。”
陈大嫂还建议陈雪华别只盯着辣片和辣条,贺兰那里的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