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买牛筋面的时候曾经留意过,卖牛筋面生产设备的就那几家。因此跟豆腐厂的合作合同一签订,她便直接奔赴生产厂家所在地去购买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大名叫做膨化机,原理跟走街窜巷蹦爆米花棒子的机器差不多,只不过有些零部件略作改动。
以贺兰的眼光来看设备价格真不贵,那种小型的可单人操作的膨化机价格才六七百块,买的多还有优惠。
贺兰有足够的野心,认为适用于小作坊的小型机器不足以支撑食品厂未来的发展,所以她便把目光重点放在了中型设备上面。
中型设备好是好,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没得说,唯一的问题就是价格略高。一台机器四千多,跟她存折上的金额画等号,像专门为她量身打造的一样。
就像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钱也不能全压在机器设备上,总得给自己留一点过河钱。
村长那里虽然也有所准备,但是他代表的是村委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食品厂还没有走上正轨之前各种目光都盯着呢,这个时候提用钱无异于授人以柄。何况签订的合同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贺兰是设备入股,这钱就应该她出。
贺兰思来想去跟厂家提了个建议,机器的价格她可以接受,一分不讲,但是她要求先付三分之一的货款,其余三分之二分期付款,一年内还清。
“我有绝对的信心按时还款,并且我还敢打包票,一旦我们厂打开市场,不出一年时间我就得来买第二台、第三台机器。怎么样?为了拉我这个回头客,你们考虑考虑?”
两个厂子一个国企一家私营,贺兰都没放过,一模一样的话分别对两家的厂长都说过,端看谁家考虑得快,先下手为强了。
不过她猜测应该是私企反应速度更快一些,另外那家国企多少有些仗着资历目中无人的意思,整个厂子都已经露出一种强弩之末的疲态了,对送上门的生意仍没有半分上心的样子。
事实果然如此,私企考虑三天后同意了贺兰的提议,不过他们也有条件,要求安排专人跟车送货去相州,且分期付款的合同必须要求食品厂的主要负责人签字才行。
贺兰欣然应允,连来带去刚好一个礼拜,送货车就进了陈庄村。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