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预测的幽灵。每个小组都要学会独立思考,随机应变。\"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各小组开始进行专项训练。他们需要重新熟悉彼此,建立起新的默契。每个人都明白,这不仅是战术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
期间,林宇辰注意到李若雪一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时不时皱眉思索。他走过去,发现她正在设计一个全新的通讯系统框架。
\"有什么想法?\"林宇辰轻声问道。
李若雪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是的,既然我们要改变作战方式,那么通讯系统也需要完全重构。我有一个想法,可能会让我们的联络方式变得更安全,更难以追踪。\"
看着李若雪认真的表情,林宇辰知道,重建工作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反击,正在悄然酝酿。
李若雪的新通讯系统设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技术方案。她首先分析了上一次战斗中通讯系统暴露的致命缺陷:传统的加密通道、卫星链接和数字信号都存在被追踪和解码的风险。
\"我们需要一个完全去中心化、高度分散且难以追踪的通讯网络。\"李若雪在团队面前展示她的设计方案,\"传统的通讯方式就像是一条笔直的道路,敌人只需要在关键节点设置陷阱就能截获我们的信息。但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类似蜘蛛网的网络——复杂、多变且充满随机性。\"
她调出一个立体的网络拓扑图,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交错的线路。张浩然凑近观察,眉头微皱:\"这看起来简直像一个迷宫。\"
\"没错,\"李若雪兴奋地说,\"这正是设计的初衷。每一个通讯信号都会经过至少十个以上的随机中继节点,而且每一次传输的路径都是实时生成、即时销毁的。\"
她调出一个动态演示:一个信息从a点发出,瞬间分解成无数个数据包,以不同的路径、不同的加密方式穿梭在虚拟网络中,最终在b点重组。整个过程看起来混乱而复杂,但实际上每一个数据包都有其精密的轨迹。
\"传统的加密技术是静态的,\"李若雪解释道,\"一旦密钥被破解,整个系统就会瘫痪。但我们的系统是动态的、自适应的。每一个信号都有独特的加密算法,而且这个算法会随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