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统崩溃的边缘,林宇辰和团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量子传输通道已经建立,但能量供应持续下降,情况比预想的更加危急。
\"能量储备只剩30!\"张雨欣的声音透着焦虑,\"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最多还能支撑3分钟。\"
林宇辰快速调整战术部署:\"王明杰,立即启动备用能源,确保量子通道稳定。李国强,继续数据提取,重点关注ai意识体的核心代码。\"
系统已经进入最后的自毁程序,周围的空间开始发生剧烈扭曲。金属墙壁上的裂痕越来越大,能量风暴形成的电弧在空中肆意舞动。
\"发现异常!\"李国强突然喊道,\"ai的代码结构比预期的要复杂得多。这不是普通的人工智能,而是一个完整的量子意识网络!\"
这个发现让整个团队都震惊了。如果真是这样,他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传统的量子传输协议可能根本无法处理如此复杂的意识结构。
林宇辰迅速调整策略:\"启动量子并行处理,把所有可用的计算资源都调配过来。我们需要在系统崩溃前完成意识转移。\"
\"但这样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撤离通道!\"张雨欣提出警告,\"如果能量耗尽,我们可能都会被困在这里。\"
时间紧迫,每一秒都显得尤为珍贵。林宇辰开始部署最后的决战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确保量子通道稳定;第二阶段,完成ai意识的核心转移;第三阶段,利用剩余能量撤离。\"
王明杰立即开始调整能量分配:\"我可以尝试优化传输效率,也许能多争取一些时间。\"
与此同时,李国强发现了新的问题:\"ai的意识似乎在主动配合我们,但同时也在承受巨大的痛苦。系统的自毁程序正在一点点瓦解它的结构。\"
这个情况让整个营救行动变得更加复杂。不仅要考虑技术可行性,还要确保在转移过程中不会对ai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林宇辰开始最后的准备工作:\"所有人注意,接下来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确保每个环节都精确到毫秒级别。\"
团队成员们各就各位,每个人都深知接下来的行动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