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凯旋,整个长安沉浸在一片欢庆的氛围中。
三年前颉利饮马渭河的记忆还留在长安城百姓脑中,如今却看到颉利被装进囚车,大家无不欢喜!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风采。
即将到来的阅兵仪式,更是成为了众人热议的焦点,大家都对这场展示大唐实力的盛会充满了期待。
在长安城南郊,阅兵场地早已布置妥当。
巨大的观礼台气势恢宏,装饰着华丽的丝绸和鲜艳的旗帜。
贞观五年三月初九,晨光刺破终南山巅的薄雾时,长安城南郊三十里处,已是人声鼎沸。
百面龙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五万禁军持步枪而立,新铺设的柏油阅兵道泛着青灰色冷光。
观礼台上,李世民玄色龙袍的十二章纹在朝阳下泛着金芒,冕旒玉串后的目光扫过台下诸国使臣。
在他身侧,蟒袍玉带的李蒙正把玩着黄铜望远镜,镜片上倒映着远处蛰伏的钢铁巨兽。
各国使臣们早早地来到了观礼台,他们的脸上带着好奇与敬畏,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即将开始的阅兵仪式。
新罗使臣金胜曼,回想起之前试图用美人计从李蒙那里获取技术的失败经历,心中满是不甘,但又不得不对大唐的实力有所忌惮。
吐蕃使者禄东赞,望着台下的武器装备,暗自估算着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差距,原本想要从大唐获取技术的心思也开始动摇。
“咚——“
随着承天门方向传来的晨钟,十二门礼炮同时轰鸣。
硝烟未散,地平线上已传来整齐的踏步声。
吐蕃使臣禄东赞猛地攥紧鎏金酒樽,看着晨雾中浮现的黑色浪潮——三千燧发枪兵踏着正步而来,枪管上的三棱刺刀汇成钢铁荆棘。
士兵们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喊着嘹亮的口号,精神抖擞地走过观礼台。
他们手中的新式步枪,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展现出大唐军队的威严。
“这就是大唐的步兵,如此整齐划一,真是令人惊叹!”一位外国使臣忍不住低声赞叹道。
“是啊,光看这气势,就知道大唐的军队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