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振青是心情大悦。
改到三分之二处,霍振青也有些疲惫,只得加快速度。
对稍次一些的,便不再留情。
正看着呢,礼部官员那边却突然惊叹出声:“可惜了!”
霍振青抬眼望去:“何事?”
礼部官员急忙忙起身,把手中的画卷拿到霍振青跟前,并招呼另外几人:“你们且看,这画实在是完美!却是没能完成!”
霍振青定眼望去,此画的右下角,有很明显的一块空白,显然不是作者故意设计,而是的的确确未能完成。
这画中的场景霍振青熟悉的很,当年西北惨胜,消息传来的时候,也正是那一年万国来朝的日子。
那年匈奴突然来犯,烧杀抢掠,朝廷派几万精兵镇压,最终回来的却只有不到百人。
那一日,长安人人点起孔明灯,为牺牲的战士们祈福,期盼英灵魂归故里。
一面是盛典的热闹欢庆,一面却笼罩着死亡的愁云。
长街之上,外乡人不谙世事。长安人中,有默默流泪的人,亦有不以为意的人,有低头祈愿的人,有尚不通人事的稚子,望着孔明灯露出天真的笑容。
盛景之下,是人间百态。
作者的画风似宫廷画,又不似宫廷画。
虽是黑夜,却依旧用了留白的手法,通过长街的光亮,被遮住的月亮,高饱和与低饱和的颜色形成对比,告知观者当刻的时间。
霍振青的儿子,便是死于那场大战之中。
作为那场惨胜的亲历者,霍振青清楚地记得儿子被白布裹着,抬进家中的样子。
他的手都不自觉的颤抖起来。
纪沛然过去在翰林院,对这件事略有耳闻,此刻也是马上就发现了霍振青的变化,立刻打断:“此作的确功力深厚,但却没能完成,实在不宜取中。”
礼部官员还在为此画可惜:“画未能完成,诗也少了最后一句,这作画作诗的是何人,怎会这样交上来?是否另有隐情?”
纪沛然心下也有疑惑,但不管他们怎么想,还是要看主考官霍振青的意思。
霍振青沉默半响,又细细把画拿起来端详。
感叹道:“诗也堪称绝句,诗画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