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与此同时,全球文化同质化趋势也愈发明显。许多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被埋没的严峻危机。有鉴于此,一场旨在守护全球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行动——音乐与全球文化多样性保护行动,在多方有识之士的推动下,正式拉开帷幕。
知名音乐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文化顾问艾丽西亚·陈,在目睹了诸多小众音乐文化因缺乏保护而逐渐消逝后,痛心疾首,决心为此做点什么。她联合了国际文化组织“全球文化守护联盟”、各国顶尖音乐文化机构,如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中国音乐学院、巴西音乐研究院等,以及众多活跃在民间的音乐团体,共同发起了这项意义深远的倡议。
倡议一经发出,便得到了热烈响应。大家迅速组建起专业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全球音乐文化多样性数据库与监测平台的搭建工作中。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世界各地的偏远角落,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音乐文化。
在非洲,一支由音乐学家、人类学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小分队,深入到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他们穿梭在各个部落之间,倾听着古老的鼓乐和独特的吟唱。在一个名为马萨伊的部落,他们发现了一种以动物骨骼制作乐器的独特音乐形式。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低沉而神秘,承载着部落数千年的历史与信仰。小分队成员们小心翼翼地录制下音乐表演,详细记录乐器的制作工艺、演奏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仪式。
在亚洲,另一组工作人员奔赴喜马拉雅山脉脚下的小村庄。这里流传着一种与佛教修行紧密相连的诵经音乐,其旋律悠扬空灵,蕴含着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工作人员不仅用高清设备记录下音乐表演,还与当地的僧侣和村民深入交流,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传承脉络。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实地考察,海量的音乐文化数据被收集回来。紧接着,技术团队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心整理、分类和录入。数据库涵盖了音乐曲目、乐器介绍、表演视频、文化背景资料等丰富内容,为全球音乐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及时发现濒危音乐文化种类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监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