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意到没有,最近几个月,但凡带有这类题材的电影,要么被勒令修改,要么干脆停拍。”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阵脚步声。两人默契地停下谈话。只见几个穿着西装的人走进茶馆,选了楼下一个角落坐下。虽然他们故意压低声音,但时不时传来的日语只言片语还是泄露了身份。
陈映和程砚之交换了一个眼神。看来,今晚的谈话要更加谨慎了。
“掌柜的。”程砚之轻声唤道,“换壶新茶吧。”
老掌柜很快送来一壶新茶:“这是我们店里最好的龙井,老主顾都爱喝这个。”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程砚之一眼。
等掌柜走后,程砚之用茶盖轻轻敲着杯沿:“三十年代的时候,这里可热闹了。那会儿我刚从德国回来,经常跟几个老前辈在这儿聊戏。那时候的电影啊,讲究的是实打实的功夫,演员都是从戏班子里出来的。”
“现在怎么冷清了?”陈映接过话茬,知道他话里有话。
“时代变了。”程砚之叹息,“很多老戏班都开不下去了。有些是资金问题,有些是……”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不愿意改变传统。”
陈映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更深的含义。这个“改变”,显然不仅仅指演艺风格的变迁,更暗指整个电影界面临的抉择。
“梅伯的事,”她压低声音,“你有什么消息吗?”
程砚之摇摇头:“暂时打听不到。不过据说,最近很多老艺人都被请去‘协助调查’。尤其是那些曾经在南洋待过的……”
这番话让陈映心中一凛。从李全安到梅伯,这些人都与南洋有关。看来,日方是在系统地清理什么线索。
“说起南洋……”程砚之给茶续了水,“你听说过‘南洋电影联盟’吗?”
陈映眉头一挑:“这个名字,好像在李秋芸的笔记本里见过。”
“那是三十年代后期,一群有理想的电影人组建的。”程砚之的声音更低了,“他们想打造一个不受政治和资本控制的独立电影圈。当时在新加坡,建立了好几个培训基地。”
陈映想起什么:“就是李秋芸当年待过的地方?”
“没错。”程砚之点点头,“那时候的南洋,是整个远东地区最自由的创作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