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
宇文化及道:“国师,国之师也,”
在古代,国师通常是封建帝王给予宗教人士的一种极高尊号,不同朝代、不同宗教背景下,国师有着多样的内涵。
从宗教层面来说,在佛教盛行时,如南北朝、隋唐时期,一些高僧大德因精通佛法、对教义阐释超凡,且能以宗教智慧为帝王在治国理政、安抚民心等方面提供助力,便可能被尊为国师。
像鸠摩罗什,其博学多才,翻译诸多佛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影响深远,就备受尊崇。
道教昌盛阶段,一些道教领袖,凭借对道家经典的深厚造诣,以及能以道教仪式、方术为皇家祈福消灾、提供养生建议等,获国师称号,他们在宫廷与民间都有极高威望,能引导宗教发展走向。
政治职能上,国师常作为帝王的智囊团成员,参与国家祭祀大典,凭借专业知识确保仪式合乎规制,以沟通天地神灵、祈求国运昌盛;
在王朝面临重大决策,如战争、天灾时,国师依据宗教理论占卜吉凶、建言献策,虽未必全然科学,但在封建迷信氛围浓厚的古代,对稳定朝堂与民心起到一定作用。
社会影响力方面,国师的言行能带动宗教热潮,吸引更多信众,促使宗教场所修建、宗教艺术繁荣,比如敦煌莫高窟的部分创作就与国师推崇佛教、皇家大力支持相关;
同时,国师的存在强化了宗教与政权结合,使得宗教教义、伦理道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民众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成为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稳定的一股特殊力量。
“他是求长生吧?本座可以给他这个机会,但他必须把帝位给本座,这个国家将来会进入无皇帝时代。”王无痕对杨广没多大好感,但也无多大恶感。
这是一个人人皆烂的时代。
他想要长生,王无痕不介意给他成为神使的机会,毕竟牛马,他老王也不嫌多。
杨广不答应也无妨,顺手推翻就是,又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这个条件杨广绝无答应的可能。
王无痕再简单的对宇文化及科普一下后世的一些制度。
主要还是宋智初步拟定的制度。
宇文化及愣住了,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