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
林悠然却轻轻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深思熟虑后的沉稳与睿智,仿佛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她已然洞察了一切。她缓缓说道:“不可,若此时直接公布证据,虽能让萧禹一时陷入困境,但也可能会引起两国百姓之间不必要的对立情绪。毕竟,萧禹在其国内也拥有一定的支持者,若是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两国之间的仇恨与冲突,这对于两国的长远发展而言,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应巧妙地利用这些证据,精心策划一场舆论反击战,让萧禹自己在不经意间露出破绽,让他的谎言在百姓们的心中自然而然地不攻自破,就像那春日暖阳下的冰雪,悄无声息地消融。”
于是,林悠然精心安排了一场巧妙绝伦的“舆论反击战”。她召集了一群擅长文字创作、深谙人心的文人墨客,将收集到的证据详细地告知他们,让他们根据这些证据,发挥自己的才华,编写了一些寓意深刻、生动有趣且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和歌谣。这些故事和歌谣以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两国边境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它们或讲述了一个善良、繁荣的国家被无端恶意诋毁的悲惨遭遇,让百姓们心生同情与怜悯;或描绘了一个贪婪、阴险之人如何处心积虑编造谎言的丑态,引发人们的厌恶与唾弃。既没有直白地直接指责萧禹,又巧妙地暗示了他的阴谋诡计,如同绵里藏针,让百姓们在欣赏这些故事和歌谣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领悟到其中蕴含的真相,从而在心中对萧禹的言论产生质疑和动摇。
随着这些故事和歌谣的传播,如春风化雨般,轻柔地滋润着百姓们的心田,逐渐改变着他们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萧禹的言论产生怀疑,曾经深信不疑的谣言,如今在真相的光芒照耀下,渐渐失去了蛊惑人心的力量,舆论风向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萧禹得知此事后,心中大为震惊,他原本以为林悠然会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却没想到她竟能如此轻易地化解危机,还反将了自己一军,让自己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在一次与心腹的密谈中,萧禹独自坐在阴暗的书房内,四周的烛光摇曳不定,映照出他那阴沉如水的面容,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他面色铁青,眼中闪烁着愤怒与不甘的光芒,那光芒犹如夜空中的寒星,透着彻骨的寒意。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