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所的消息像一股龙卷风,迅速席卷了整个科学院。
一场临时加开的特别技术会议在当天晚上召开,科学院的大院里,灯火通明,车辆川流不息,各路专家纷纷赶来,就连一向深居简出的几位老院士也匆匆赶到了会场。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茶杯碰撞声不绝于耳。专家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时而激烈,时而低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紧张。
&34;晶体管!这可是划时代的突破啊!&34;
&34;如果真能大规模生产,我们的电子工业将一步跨入新时代!&34;
深夜十一点,陈国安老所长终于回到了电子所办公室,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却掩饰不住眼中的兴奋光芒。
他轻轻摩挲着桌上的晶体管样品,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震撼、欣喜、期待,还有一丝近乎疯狂的渴望。
&34;林婉如,陈明远!快来我办公室!&34;他拿起桌上的电话,声音急促。
不到十分钟,两人匆匆赶到,脸上都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34;上面怎么说?&34;林婉如迫不及待地问道。
陈国安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34;上面已经批准了!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负责将李长生的电子管和晶体管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34;
陈明远立刻站直了身体,眼睛瞪得滚圆:&34;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摆脱毛熊的技术束缚了!&34;
林婉如却皱起了眉头,轻声道:&34;关键是,我们要把这项技术用在哪里?电子管和晶体管可以应用的领域太多了——雷达、通讯、火控系统&34;
陈国安缓缓转身,走到墙上挂着的一张巨大设计图前,轻轻抚摸着图纸上的线条,眼神坚定:
&34;计算机。&34;
一个字,让整个屋子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34;计算机?&34;陈明远猛地倒吸一口冷气,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陈国安点了点头,目光死死盯着墙上那张被反复修改、折叠得已经有些发黄的设计图纸——&34;东方-1&34;计算机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