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直接研制晶体管计算机,其实比仿制电子管计算机更简单,成功率更高。&34;
陈明远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34;荒谬!李长生,你知道计算机有多复杂吗?那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靠几个晶体管就能拼凑出来的!&34;
他激动地挥舞着双手,声音都变了调:&34;我们连最基础的逻辑单元设计都还在摸索阶段,存储器技术一片空白,指令系统没有任何经验你凭什么说直接造晶体管计算机更简单?&34;
旁边的几位专家也纷纷点头附和,眼神中充满了不信任甚至是嘲讽。
李长生深吸一口气,走到会议室中央的黑板前,拿起了一支粉笔。
&34;那么,请允许我详细解释一下。&34;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语气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让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接下来的一幕,永远铭刻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李长生的粉笔在黑板上飞舞,一个个精确的图形、公式和电路图迅速成形。他的手腕灵活而稳定,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犹豫或停顿。
&34;首先,是整体架构。&34;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结构图,与墙上的&34;东方-1&34;设计完全不同——更加紧凑,更加合理,线条流畅得仿佛一幅艺术品。
&34;传统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的是冯·诺依曼架构,我们可以保留这一基本框架,但将核心组件全部用晶体管代替。&34;
他的粉笔不停歇,一边画,一边讲解:
&34;计算机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适合用晶体管来替代电子管的地方。&34;
黑板上,李长生迅速画出了一个精密的晶体管逻辑电路图。
&34;这是一个基本的二进制加法器电路,用晶体管实现。传统的电子管电路需要12个电子管才能完成一位二进制加法,而用晶体管,只需要4个。体积减小三分之二,功耗降低九成,速度提高五倍。&34;
陈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