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这……这些线条有多细?&34;一位领导抬起头,难以掩饰脸上的震惊。
&34;最细的部分,宽度只有人类头发丝的几百分之一,&34;李长生答道,
&34;约等于10微米。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还能做到更细,甚至达到1微米以下。&34;
另一位领导皱眉问道:&34;这样微小的电路,有什么实际用途?&34;
李长生微微一笑,指向一旁的展示台。
那里,放着两个电子设备。
一个是体积庞大的电子管计算机,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另一个则是一个只有手掌大小的奇怪装置。
&34;这是我们根据光刻机刻画的电路图,制作的一个简单的集成电路样品,&34;李长生指着那个小装置说,
&34;它的功能与那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的某一部分相同,但体积只有后者的几千分之一,耗电量只有万分之一,而可靠性则高出数百倍。&34;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按下了两个设备的启动按钮。
大型计算机轰鸣着启动,整个房间的灯光都因为电力消耗而微微暗了一下;而那个小装置则几乎悄无声息,只有一个小指示灯亮起,表明它已经开始工作。
&34;各位领导可以看看这两个设备的计算结果,&34;李长生指向两台设备连接的显示屏。
令人惊讶的是,两个屏幕上显示的结果完全一致,都是一系列复杂数学问题的解答。
但大型计算机用了近一分钟才完成计算,而小装置只用了不到一秒钟。
展示厅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演示,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的预言,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被悄然打开。
……
李长生望向窗外,初夏的阳光穿过玻璃,在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34;这只是一个开始,&34;他轻声说,&34;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34;
赵刚疑惑地看着他:&34;什么挑战?光刻机不是已经成功了吗?&34;
李长生摇摇头:&34;光刻机只是工具,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