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受伤,伤口流血不止。
“救救我,我不想死!”他绝望地求救。
但在这紧张的工期中,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他最终因失血过多而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的民夫越来越多。他们的尸体被随意丢弃在荒野,无人问津。
民夫们的怨气越积越深,仿佛一团浓重的乌云笼罩在工地上空。一日,一位神秘的道士出现在工地边缘。他身着破旧道袍,手持拂尘,目光深邃。道士口中念念有词,而后轻轻挥动拂尘。刹那间,本应酷热难耐的工地竟凉爽起来,民夫们惊讶不已。
监工发现异常前来查看,欲赶走道士。道士却淡然说道:“此乃生灵涂炭之处,贫道不忍,特来相助。”监工怒而上报秦始皇。秦始皇赶来,道士直面秦皇,劝道:“陛下,工程固然重要,但人心亦是根基。”秦始皇心中一动,想起之前黑鸟所言。
道士又施法变出美食佳肴分给民夫。民夫们饱腹之后,恢复了些许生气。秦始皇见状,终于下定决心。他命令改善民夫居住条件,增添医者照料伤病员。此后,工程虽仍繁重,但民夫们感受到秦皇的转变,不再满腹怨恨。他们积极投入建设,阿房宫与骊山陵墓最终顺利完工,成为大秦辉煌的见证。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一位老妇人每天都站在村口,盼望着儿子归来。
“我的儿啊,你在哪里?”老妇人的眼中满是泪水。
但她的儿子早已累死在阿房宫的工地上,永远也无法回到她的身边。
而在咸阳的朝堂上,秦始皇对工程的进展十分不满。
“为何进度如此缓慢?朕要的是尽快完工!”秦始皇怒斥着大臣们。
大臣们唯唯诺诺,不敢吭声。
尽管民夫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的工程依然遥遥无期。
在工地上,民夫们的反抗情绪逐渐滋生。
“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要反抗!”有人暗中说道。
然而,在秦始皇的高压统治下,这些反抗的声音很快就被镇压下去。随着反抗被镇压,表面上一切又归于平静。但在暗地里,民夫们的不满如同地下的暗流涌动不息。
有一位智者模样的民夫开始悄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