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噩梦,是对文化和良知的屠杀!”他颤抖着,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仇恨这名侥幸逃脱的儒生名为赵启,他暗暗发誓定要为死去的同袍报仇雪恨。此后,赵启隐姓埋名,混入宫廷成为一名低等杂役。他一边小心翼翼地隐藏身份,一边探寻着秦始皇的日常起居路径。
一日,宫中举行大典,戒备森严却也是守卫换岗频繁之时。赵启瞅准时机,怀揣利刃潜至御花园小径,这里乃是秦始皇必经之处。不多时,秦始皇果然在侍从簇拥下走来。赵启心跳陡然加快,待秦始皇走近,他猛然冲出,举刀刺向秦始皇。然而,身边侍卫反应极快,一下挡在前面,剑戟相交,赵启终究寡不敌众被擒。
秦始皇震怒,亲自审问。赵启大骂暴君,诉说着儒生们的冤屈。秦始皇冷哼一声,欲即刻斩了赵启。恰在此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击中宫殿一角,秦始皇心中一惊,恐是上天示警,犹豫片刻后,将赵启打入大牢。而民间关于此事的传闻越演越烈,百姓对秦始皇的不满情绪更加高涨,大秦帝国看似强大稳固的统治,实则已在根基处悄然动摇。。
焚书坑儒的暴行,使得秦朝的文化遭受了重创,思想界陷入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在朝堂之上,秦始皇却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
“朕之举,乃为大秦千秋万代之基业,谁敢妄言!”在赵启被打入大牢之后,狱卒们对他严刑拷打,企图让他供出是否还有同伙。赵启咬着牙,一字不吐。此时,那位出山的老儒得知赵启行刺之事,深知若是赵启被杀,民众的怒火将彻底爆发。他心生一计,安排弟子四处散播预言,称秦皇若杀赵启,将有更大灾祸降临。
这预言传入宫中,秦始皇听闻后内心不安。他找来方士占卜,得出结果竟是不宜杀生。秦始皇陷入两难,一方面不想放过赵启这个妄图刺杀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又忌惮天罚。
最终,秦始皇决定将赵启流放边疆,永不许回中原。赵启离开都城那日,不少百姓夹道相送,他们默默传递着一种力量。而那些深山里的儒生们看到民众的支持,更加坚定了复兴儒学的决心,他们相信终有一天,儒学将再度兴盛,而残暴不仁的秦始皇也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大臣们噤若寒蝉,不敢有丝毫异议。
但在民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