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才得出了更为真实的答案----糟糕透了!
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他因为始皇帝的某些局限性而上位,也因为这些局限性埋下的大雷,把原历史的自己送下地狱。
嬴政没有见过宦官乱国,但更没有见过黔首推翻政府。
翻越千年的史书,有的只有贵族与贵族的纷争,是小贵族成为大贵族,大贵族推翻王室的轮回。
什么时候卑贱的屁民能够推翻一个国家?更别说这是一个比某个诸侯国要大上数倍,实际力量强上无数倍的超级帝国。
是的,嬴政应该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点,如果说宦官乱国还是可能推理出来的事情,起义军造反就完全是贵族们的盲区。
原本的历史线中,假王吴广派遣的周文突破函谷关,兵进关中后,秦朝的中央朝廷才如梦初醒。
咸阳朝廷在造反时的反应,叠配上帝国诡异的兵力分配进行分析,完全可以反推理得出某些答案----帝国的掌权者们,根本没有深入思考过广大平民造反的可能性。
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包括后来劝诫秦二世的冯去疾、冯劫等人,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个借口来用。
秦始皇天纵英才,但他不是神佛,也不是生而知之,这个巨大的历史局限性埋下的地雷,被摆在了胡亥面前。
秦律这严苛的统治武器,本就缺乏缓冲空间,再一口吞下与自己相差不多的国土之后,为数不多的润滑剂便被煎磨一空。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同年,百姓称呼改“民”为“黔首”。
这只是一个正常的名号变化,功能性类似于秦帝的三功,属于是文化领域的大一统手段之一。
但胡亥依然从这个称呼里,感受到了深深的讽刺与蔑视,黔首相比于民,似乎更靠近家畜的概念,而非子民这样的定义。
为了屁股下的位子、肩膀上的头颅,哦,再加上后世带来的怜悯心、同理心影响,胡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言道。
“立刻停掉阿房宫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