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看命。
那可不就完了吗,仅剩的一小撮儿高官可能会维护秦朝,但不好意思,他们也被赵高作没了……
秦朝完蛋是理所当然的,胡亥思考过很多次了,这次是从阶级、统治模式等角度来想(每个角度得出的启示和答案都不太一样)。
所以在根本制度上,不管是察举制出现,还是郡守任期延长,都是在改革深层次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拉拢文人官僚系统。
看,我给了你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你还要冒着杀头的风险跟他们走吗?这是胡亥在做的。
胡亥一手安抚官僚们,看起来要改革,另一手却高举大棒,他在实际行动上踩足了油门,跟着祖先们一条路走到黑,他将军功集团应该拿到的东西兑现了——府兵。
胡亥认为,帝国十分危险,但庞大帝国的死亡,往往伴随着愚蠢的改革,目前还是先沿着旧有惯性前行吧。
(从地域角度来看,秦帝国统治根基深厚的关中等地,并没有像上述分析一样那么危险,可能是得益于民众的麻木吧)
当然,胡亥也做了很多,在有限的余地里努力进行资源优化、合理分配。
停止赋役对应着老百姓,别那么着急反我,基层吏员别着急骂我。
落实府兵对应着兄弟们都不白干哈,赢氏记得你们的功劳,现在就给大家分肉,将来有人造反,你们得帮忙干他。
延长任期对应着皇帝没那么自私,大家伙一起撑撑场子,腰杆儿硬一点儿,别人家带几个兵放两箭,你就投了。
察举制对应着都别急着反哈,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咱们一起手拉手走向未来,各家各派、旧贵族新地主,都可以分享权利。
如此诸多行为,每一项胡亥都冒着风险,可能是运气不错,可能是天神庇护,直到现在,这场刀尖上的舞蹈还没有出大问题。
因为上述举措,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停止赋役会惹来卫道士辱骂,秦始皇陵建造速度太慢了,不孝。而且将来接着修各类驰道,也许需要今天的双倍功夫,因为有些荒废了,这何尝不是一种透支。
落实府兵,强占挤压了本地人的利益,特别是豪强地主的利益,很难说后果有多大,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