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 第136章 赈灾(2/4)
胡亥又写了一封手书,等待墨迹晾干时,问道。

    “应当在外面,今天值守人员有他。”

    “叫进来。”李成是出使河朔平原的使者之一。

    “诺。”寺人去寻郎官李成。

    “参见陛下。”李成行礼。

    “拿着这封信,去齐地,找岑莫,交给他。”胡亥将布帛封藏好,让一旁侍候的寺人交给李成。

    “诺。”李成心里苦,怎么跑腿活都是自己的。

    以三川敖仓为代表,海量的粮食通过河道、沟渠抵达泗水郡,郡守立刻组织人手进行统筹、分藏,并派人宣传、张榜。

    次日,郡城相县和各地大城重镇,都开始售卖官粮,视当地粮价,每石粮食暂定价格为60钱~90钱。

    与官队前后脚抵达的,是更加灵活的私人商团,他们上岸之初就又接到了那个被讲过一遍的命令,售价不得超过90钱。

    耳提面命之下,众人苦笑,好吧,盯得还真紧。那就正常卖吧,一石粮卖个八九十钱出去,抛掉本钱、运粮和人力等花销,五成的利润是有的。

    要保证利润,好商好量,这种及时的救援才有下次,发掘、善用、保护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

    安高作为当地均输官,近期大批招揽有家有室的缺衣少粮者,担任临时吏员,充作权力触手、监督耳目,洒向整个郡国。

    郡守和巡察御史对于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让人家的爹是平准令呢,这事解决前,谁也离不开人家支持。

    当粮食大批量抵近郡国时,部分区域迅速安静下来,灾情得到控制。

    但也有部分地区,出现了反向变化。

    “钱都交税了,我哪里有钱买粮?”

    “买了又如何,剩下这点钱,根本活不到明年秋收。”

    “这么多粮食,抢一次就发达了。”

    贪婪、愤怒、绝望,各地本就贫穷的百姓、流民,面对政府迟钝的控制粮价行为,并没有出现感激之情。

    随后,当各地大城开始施粥时,有的破产者选择安于现状,祈求活命,每日去领一碗粥,苟延残喘。

    有的则开始拉帮结派,琢磨别的主意。

    别问为什么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