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口土地、赋役税收的情况。
现在则是看自己的家底,为此,他还临时加几个亲近的郎官为刺史,替自己去各个武器库、粮仓、金银封藏库进行查证。
刺史,临时差遣,事后即罢。奉皇帝令,掌监察之权。
随着查账的深入,胡亥十分庆幸没有发生火龙烧仓之事,相比于借着这个可能发生的事情,搞一搞新君上位三把火。他还是更在意中央稳定,还有他现在能调动的资源有多少。
毕竟,全国性的叛乱正在逐渐接近,六国贵族的遗老遗少们还正值壮年,自博浪沙张良刺秦后,这些人便开始了更高密度的串联,不断阴谋颠覆秦朝政权。
虽然胡亥刚刚上位没多久,便结束了全国的大型赋役,但这不过是缓上一口气罢了。
胡亥短时间内不可能修改秦律,不可能取消重型赋税,仅仅这两条,就足够阴谋者裹挟百姓叛乱了。
民间是存在普遍性不满的,人家祖祖辈辈几百年,都没有受过秦律的约束,虽然更多的自耕农得到了土地,但是高昂的赋税,依然极强的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书同文得罪了掌握知识的大批士人,这种行为面临的压力是极其可怕的,与清朝废除科举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车同轨整合了全国的交通,并制定了出行车马规范,从长远来看,促进了商业繁荣与物流畅通,但从短期来看,这极大的损害了有产者的利益!
统一度量衡,这对商人和平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这混乱的市场中,大量的奸商出现,坑蒙拐骗层出不穷,民众的愤怒又被引向秦廷。
这一系列复杂的变故,再加上秦国猛然吞下了等同于自身的国土之后,导致的合格基层官吏数量占总体比例急剧下滑,平衡即将被打破。
秦国的中央朝廷,也将面临类似于明朝朱祁镇时期的内忧外患。
秦国政权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危险异常。偏偏还不能退,便如大军会战,谁退,谁便会一溃千里,楚将项燕不就是这么死的嘛。
趁着还有时间,胡亥要把手中能调动的资源,迅速的转变为镇压反抗的暴力武器,替他平定天下。
让他感觉到棘手的只是失败的危险可能,他并不惧怕,这不只是因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