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降职来处理,勉强算得上是从轻发落了。
胡亥又拿起一份圣旨,“这份涉及宗亲,就不必念了,寡人也不想看见他们。廷尉,你替朕走一趟吧。”
寺人把又一份帛书递给廷尉,他打开一看,悚然心惊。
内容:「凡参与者,不必甄别是否无辜,全部执行三一抽杀,活下来的,黜落为庶人,免去皇亲宗室身份。参与此事的宗室之家财全部抄没,纳入内宫,着少府同行;所得部曲庄客刺金印,派修始皇陵寝。补:十公子赢傲疑似勾结蒙家,不必抽杀,车裂处死。」
当廷尉正在消化这封诏书时,胡亥拿出了第三条诏令:
郑履宣读道:“招贤令。命天下公卿、郡守及品秩比二千石以上士人,择日向皇帝举荐最多三名贤才,要求德行兼备、熟读秦律。”
“被举荐者抵达咸阳后,需要参加殿试,由陛下亲自主持,题目为开放性题目:策论。作答要求,言之有物即可。其中优秀者的答卷,陛下会亲自过目,并排序张榜,前三名可立授千石以上职务,余者进翰林院。”
“翰林院,文翰之林,文辞荟萃之所在,储才之所也。所在翰林者,准许上书讨论政事,平日里打磨筋骨、充实才学,以待陛下用之。
各地出现缺额,翰林应当优先录用。翰林优秀者,可为皇帝起草诏书、应和文章,以为近侍。
此制以为常例,名曰察举制。
三年一次,具体人员名额待定,是否录用何人,皆由陛下圣裁。钦此。”
李斯叹服,皇帝收权的招数总是一套接一套,“臣等,遵旨。”
目前秦朝并没有大规模录用中高层人才的制度,秦朝的官吏录取采用多种制度:1当地自行招募与考试。基本都是基层职位,特别是农村地区,是乡村宗族大量涉及的部分,比如刘邦的亭长职位。
2军功爵制。是的,军功爵制不止体现在军队、特权和社会地位上,还有大量的基层官吏出身军队,特别是县城地区。其实也没有分那么清楚,秦朝不服兵役的很少,有功后回家当小官小吏也很正常,毕竟是军国主义大秦嘛。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基层除自行招募+走后门外,其他人大多数和军队有关系,这也是秦国